世界讯息:药明康德(603259):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发力 化学业务增长强劲
核心观点
3 月2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度报告,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资料图)
公司的一体化CRDMO 和CTDMO 模式持续发力,服务能力和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全球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分业务板块来看,2022 年化学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收入翻倍;测试、生物学及ATU业务保持稳健增长,DDSU 处于主动迭代升级阶段。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建设,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各板块业务有望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维持核心推荐。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度报告
3 月2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实现:1)营业收入393.55 亿元,同比增长71.84%;2)归母净利润88.14 亿元,同比增长72.91%;3)扣非归母净利润82.60 亿元,同比增长103.27%;4)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93.99 亿元,同比增长83.17%;5)基本每股收益3.01 元。业绩符合预期。
简评
一体化服务平台持续发力,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 和CTDMO 新药研发服务平台,2022 年持续跟踪前沿科学技术,加强针对新分子类型的服务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能力和规模建设,致力于满足全球客户不断增长的研发服务需求。
公司拥有庞大、多样且忠诚的客户群,2022 年新增客户超过1400 家,合计为来自全球30 多个国家的超过5950 家活跃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20 大制药企业,2022 年全球前20 大制药企业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约46.8%。公司的一体化赋能平台增强了客户粘性,并推动客户项目向后期开发和商业化阶段的转化,持续驱动业绩增长。2022 年,公司原有客户贡献收入同比增长77%,占比96.0%;使用多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同比增长87%,占比93.3%。
2022 年,公司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通过全球联动保障业务连续性,助力客户持续推进新药研发进程。公司在全球拥有32 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2022 年美国区收入同比增长113%,收入占比55%;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30%,收入占比19%;欧洲、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的客户收入也实现了强劲增长。
公司持续发展人才梯队,通过庞大且专业的人才队伍助力公司成长。截至2022 年末,公司拥有44361 名员工,其中海外员工2281 名,研发人员36678 名,生产人员4440 名。随着公司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建设,公司的人员效率也不断提升,人均产出稳步增长。2022 年公司人均产出达89 万元/人,同比增长35%,2017-2022 年人均产出CAGR 为11%。
全年化学业务增长强劲,其他业务板块稳健增长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2022 年强劲增长,实现收入翻倍。2022 年,公司化学业务收入288.5 亿元,同比增长104.8%;毛利润115.4 亿元,同比增长104.8%;毛利率40.0%,较去年同期增长0.49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商业化订单增长、工艺流程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所致。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
小分子药物发现(R)服务方面,公司2022 年收入72.1 亿元,同比增长31.3%。公司充分发挥工艺开发技术优势,坚定推进“跟随分子”策略,2022 年完成了超过40 万个新化合物合成,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为CRDMO 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工艺研发和生产(D&M)服务方面,公司2022 年收入216.4 亿元,同比增长151.8%。CDMO 分子管线增加973 个分子,管线内总计2341 个分子,包括50 个商业化项目,57 个临床Ⅲ期项目,293 个临床Ⅱ期项目,1941 个临床I 期和临床前项目。
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TIDES,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的D&M 服务客户数量达103 个,同比提升81%,服务分子数量189 个,同比提升91%,服务收入15.78 亿元,同比增长337%。TIDES拥有业界独特的新分子种类CRDMO 平台,支持多种复杂化学偶联物的研发与生产。截止2023 年2 月底,公司拥有27 条寡核苷酸生产线,总体积超过10000 升的多肽固相合成仪,和1000 多人的寡核苷酸和多肽研发团队。
化学业务板块持续加速产能建设。2022 年,公司完成了常州三期、常熟工厂的投产和武汉华中总部的投用,进一步提升全球CRDMO 平台能力和规模;同时继续推进中国常州、中国无锡、美国特拉华州和新加坡Tuas 等多项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强劲增长。2022 年公司测试业务实现收入57.2 亿元,同比增长26.4%;毛利润19.9 亿元,同比增长39.1%;毛利率34.9%,较去年同期增长3.19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公司通过数字化项目平台和自动化排成管理系统,缩短项目周期;同时提高实验室分析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使用效率所致。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方面,公司2022 年收入41.4 亿元,同比增长31.6%。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WIND 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IND 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公司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保持强劲增长,2022 年收入同比增长46%,保持了亚太安评业务行业领先地位。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2022 年收入同比增长33%。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建设,位于苏州和启东的55000 平米实验室正在按计划建设中,2023 年将陆续投入使用。
临床CRO 及SMO 服务方面,公司2022 年收入15.7 亿元,同比增长6.4%。临床CRO 业务2022 年为合计约200 个项目提供临床试验开发服务,助力客户获得15 项临床申请批件。在SMO 服务方面,公司保持了中国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并持续快速扩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5.6%。截至2022 年末,SMO 部门拥有超过4700 名员工,覆盖全国约150 个城市的超过1000 家医院。2022 年,SMO 赋能35 个产品获批上市。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收入稳定增长,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贡献突出。2022 年,公司生物学业务收入24.8 亿元,同比增长24.7%;毛利润9.6 亿元,同比增长24.7%;毛利率38.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拥有超过3000 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所有主要疾病领域。公司建立了3 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肿瘤新药发现服务及罕见病,免疫学疾病服务同步强劲增长。公司着力建设新分子类型相关生物学新能力。2022 年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同比增长90%,占生物学业务板块收入比例由2021 年底的14.6%提升至2022 年底的22.5%。
公司拥有领先的DNA 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截至2022 年末,DEL 化合物分子数量超过900 亿个,拥有6000 个分子支架和35000 个分子砌块,服务客户超1500 家。一家客户利用DEL 技术进行苗头化合物筛选,目前已成功进入临床,是对公司技术平台的重要验证。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业务(WuXi ATU):2022 年收入13.1 亿元,同比增长27.4%。毛利润-0.9 亿元,毛利率-6.68%,较去年同期下降4.65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所致。
公司持续加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服务平台建设,为68 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0 个临床前和临床I 期项目,10 个临床II 期项目,8 个临床III 期项目(其中2 个项目已提交上市申请,2 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目前,公司已助力一家美国客户完成一个将成为世界首个创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项目的上市申请,以及为一家中国客户完成一个用于中国本土CAR-T 细胞疗法的慢病毒载体项目的上市申请。独特的CTDMO 平台不断为公司带来重大商业机会。2022 年,公司与客户签订了一项生产重磅商业化CAR-T 产品的技术转让协议。此外,公司于8 月宣布了与杨森签订TESSA技术许可协议。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2022 年收入9.7 亿元,同比下降22.5%。毛利润2.5 亿元,同比下降53.7%,毛利率26.2%,较去年同期下降17.68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导致收入下降所致。
2022 年,DDSU 业务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公司业务主动迭代升级所致。未来公司将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为客户提供更加创新性的候选药物,收入增长贡献将主要来自于药品销售分成。2022 年,公司为客户完成28 个项目的IND 申报工作,同时获得34 个临床试验批件(CTA)。截至2022 年末,公司累计完成172 个项目的IND 申报工作,并获得144 个项目的CTA。同时,有1 个项目处于NDA 阶段,有7 个项目处于临床III期,24 个项目处于临床II 期,75 个项目处于临床I 期。2023 年公司即将迎来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收入。随着越来越多的DDSU 客户药品上市,预计接下来十年将有50%左右的复合增长。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15 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降解剂和寡核苷酸。其中部分已于2022 年底递交IND 申请,另有多个项目预计将于2023 年初递交IND 申请。
效率提升持续推动毛利率增长,费用率有所降低2022 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37.29%,较去年同期提高1.02 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商业化订单增长、工艺流程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的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为106.16 亿元,同比增长131.32%,基本正常。费用方面,公司 2022 年销售(7.32 亿,+4.67%)、管理(28.26 亿,+28.24%)、研发(16.14 亿,+71.29%)、财务(-2.48亿,-394.92%)费用率分别为1.86%、7.18%、4.10%、-0.63%,较21 年分别变化-1.19、-2.44、-0.01、-1.00 个百分点。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建设,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各板块业务有望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维持核心推荐。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20.31 亿元、549.67 亿元和677.3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30.8%和23.2%;Non-IFRS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48 亿元、139.44 亿元和169.5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29.7%和21.6%。剔除新冠相关业务后,2023~2025 收入分别为391.33 亿元、549.67 亿元和677.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6%、40.5%和23.2%;Non-IFRS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07 亿元、139.44 亿元和169.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8%、39.3%和21.6%。折合EPS 分别为3.63 元/股、4.71 元/股和5.72 元/股,对应PE 为22.1X、17.1X 和14.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客户新药研发的不断需求是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公司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在手订单对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可能导致公司预期业绩下滑,进而影响企业估值;3、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行业内有多家 CXO 企业在临床前和临床业务方面与公司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激烈将加大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对公司业绩增速产生不利影响;4、产能快速扩大影响可能导致新产能无法快速产生业绩增量,影响产能利用率及成本摊销。